關於辭職、轉行、思考

by | 8 月 25, 2017

如果是已經出社會的朋友,建議留點時間閱讀,相信會有幫助的。

關於辭職

最近在臉書看到相簿式的「辭職吧!」插圖小語,被轉分享超過 16,000 次。

翻了離職前的文章,那時最困擾我的是:台北房子到底要不要退租?

因為是直接提離職準備進修一段時間,要開始吃老本,每個月萬把元燒下去是很恐怖的:是在有壓力的情況下逼自己盡快轉換跑道、還是搬回家有餘裕的準備。

整理當時朋友建議,贊成留台北的認為:各種社群和學習資源豐沛、在經濟壓力下逼迫自己前進、找打工或兼差機會也比較多。

贊成回老家的覺得:如果是透過網路進修,那地點其實沒有差別、把錢花在刀口上,後續準備或前往面試都還需要用錢,避免讓自己有錢的壓力才好。

幾個月過去,我覺得搬回家的選擇是正確的,還好做這樣的決定。看存款只出不進是件相當恐怖的事情,如果加上房租就太恐怖了。

當然,我也錯過了些實習機會和參與專案的邀約,每個決定都是取捨囉。

也分享當時朋友的一句話:「當有想離職的念頭後,通常就無法 100% 投入在工作上了,對公司是一種傷害,對自己也是。」

關於轉行

翻出今年 1 月知乎「你是如何轉行的?轉行容易嗎?」的好文章和大家分享。

有許多不同的人生故事,和轉行心路歷程。

這串很勵志,有作業員、公務員、夜總會、空姐網友等轉行故事與心路歷程分享。

基本上會仔細考慮這件事的人,代表自己還有選擇的空間,從這點來看是幸運的。

無關個人努力,每個人身上都乘載著大不相同的背景、和交織其中的複雜關係。或許讓你無後顧之憂的探索世界,開創各種可能;也或許讓你背負沈重的負擔,大幅降低能承擔的風險。

在新領域從頭耕耘,可能是無縫過度、或是自我進修,經濟情況勢必會被衝擊到,收入降低或是不知道下一份薪資何時可以領到:這樣的風險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承擔的,更多時候身不由己。

所以能有選擇空間還是蠻幸運的,至少能以個人意志做出無悔的決定。

倒也不會輕易用「找到職涯真愛」來形容,畢竟在無限寬廣的世界中,像走在無法回頭的麥田圈裡摘出最大的稻穗,是不切實際的。但至少看過形形色色,最後手上的為什麼留著,心中也能坦然。

啊,還有一句話想分享:

「有種專業看起來總是充滿美好未來,」

「那就是別人的專業。」

承擔風險

轉換過程中受了什麼委屈,付出多少代價都是個人要承擔的;雇主只為你的專業能力買單。

努力是虛的,量化的數字和具體成果才是實的。

就像「只問收穫,不問耕耘」文中(連結已失效)提到的:「對於一個企業來說,它關心的是你能給它創造的價值,而不是你之前投入了多少精力和時間。沒有結果,投入的再多於它都是無用之物。」

「當自己感嘆『你知道我有多努力麼?』 的時候,只要學著站在對方的角度問一個問題: 『這關我什麼事?』」

更多思考

受限於個人眼界的關係,我沒辦法分享超過自身理解的世界,能做的就是把讓我有啟發的原文章轉分享,以及簡單摘要、讓就算只是滑過的朋友們也能讀到隻字片語。

如果文章有所啟發,那是原作者的功勞;如果讀完文章有所改變,那也是自己的功勞。

閒聊時不止一次被同輩問過有沒有考慮創業,覺得蠻特別的。

我自己是覺得當員工才幸福,能每天晚上安穩入眠多好,要擔心煩惱的事情少多了:所以目標是成為多功能工具人。但是把自己當企業經營,我覺得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思考獲得幫助的一個切入點,而下面幾篇過去存的幾篇文章都對我有所啟發。

對這個概念無感也沒關係,我以前也無感。

如果一直無感也沒什麼好奇怪,人生本來就充滿著許多不知道也沒關係的事物;時候到了再關心就好,一直沒到也少件掛心的事啊~

延伸閱讀

胡思宇|Mason GRE:作者分享從醫學系跨到 Data Science 相關 Biomedical Informatics,錄取許多國外名校後,所經歷的抉擇與思考過程。

關於變強這檔事|Felix Chern:我在Google工作擔任基層工程師。在所有焠湅的心得當中,我覺得最重要的是「積累的智慧比個人的聰明才智重要」。

人這一生為什麼要努力?、長大以後,你悟出過哪些不一樣的道理?– 知乎:最痛苦的事,不是失敗,是我本可以。

上篇:成功學的不可複製性

下篇:2017 年度回顧:嘗試者

吳 致賢

吳 致賢

擁有 App/Web 開發經驗的軟體 PM,從 0 到 1 執行過 20 個以上全客製專案,包含悠遊付、friDay 影音等。關於我的簡歷點此

Recent Posts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在 YouTube 與 bilibili 看了超過一百部關於時尚、穿搭、服飾主題的影片,整理出幾個精選,希望讓讀者們從比較有趣的角度瞭解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