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 年度回顧:嘗試者

by | 12 月 31, 2017

離職後的自我進修和分享。

失敗者和成功者同樣光榮,他們都是嘗試者。

1. 部落格

部落格總瀏覽突破 30 萬,以學習筆記為主題,這樣的成績非常開心;到 Medium 從頭開始不同路線的分享,兩者加起來 12 月單月瀏覽量過 3 萬。

年初寫些生活體驗的文章,包括挑香水、訂製皮鞋、聽音樂會,有種宅宅出門體驗世界的遊記感,Google 搜尋排名都有在第一頁,相信也幫到些朋友。

2. 我的名字

有幸以個人身份接到案子。

是種肯定,雖然很惶恐但也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。

遊樂園裡的遊樂設施被小朋友指名大概是這種感覺吧?閉園後深夜跟隔壁設施獻寶:欸欸我被指名了耶~

3. 增加變數

我覺得技術很像是一個槓桿,這塊拼圖對我的技能組很重要。

年中離職,因為經濟考量,在家自己進修 iOS 開發,紀錄了《Rocket Cat Adventure》遊戲開發心得

做著相同的事,不用期待特別的結果,這點我是很清楚的。

工作的前三年,我花了約十萬元到處線上線下學習,基本沒存什麼錢,到現在也是在想該如何有效率的花錢。

開始租房子後,很快就意識到一個問題,假設房租一年十萬,那我跟同樣條件但是住家裡的朋友,每年可支配的資源最少就差十萬,隨著時間推進,差距只會拉大不會縮小。

所以我必須踩變數,就像玩馬力歐賽車,在起始點就落後的情況下,穩穩開的結局一望到底,只是把過程走完而已。

所以嘗試在跑道往左偏、往右偏,沒準給我嚕到一個加速地板向前小躍進,當然也有可能撞到香蕉皮原地打滑被拉更開。

在文章讀到幾句話很深刻:失敗者和成功者同樣光榮,他們都是嘗試者。不賭永遠不會輸,但也永遠不會贏。

4. 增加次數

玩牌的次數越少,運氣成分佔比越大。

就算實力不錯,也有可能因為牌運不好輸給新手,這點很正常。所以要做的事是增加玩牌的次數,降低運氣影響,讓結果趨近於自己的實力級距。

如果是業務單位或是能力外顯的職業,問題比較小,因為能直接拿出來檢視;但如果產出比較不直觀,或是內部單位就有點小麻煩。

前者因為玩牌次數多,可能玩著玩著知道自己的價值,就跳槽了、就被挖角了;後者卻容易在幾次的面試被決定價值雪藏於公司,隔幾年出來找工作才會再次尋找市場對自身的定價。

能做的事就是增加玩牌次數,可能是寫文章、拍影片、辦活動,直接面對市場,每次的網路接觸都是對能力的公開檢驗。

一張紙能乘載的內容是有限的。

升遷和年收入都會受到大環境影響,技能和口碑才是自己的特色,不用擔心減少或消失。

5. 更寬廣的世界

雖然沒收入令人焦慮,但是對於生存的敏感度大大增加。

看了超過50本書,知識間的連結更強了;對於資訊管道的建立也舖的更廣。每天睜開眼都是期待,保持輸出。

學習 iOS 開發的過程,持續記錄資源讓後來者省點時間,把 2017 的自己留在搜尋文章裡。

首款小遊戲作品,三個月累積 3,000 次下載,達成小里程碑,走過從無到有,到最後上架的各個環節。台灣下載不到30,感受到跨越國界的愛。

過去付出的各種學習成本,也算是以不同形式回到身上,過去繳學費時哪會想到呢。

實踐了這句話:「所有能看到的成本,都在想像範圍內;但是學習帶來的收益通常都是超出想像的。」

2017 年最後一天,分享取暖筆記佳句:在有限的社會中,評價是無意義的。請別在乎不知道會存在多久的小世界對你的評價,應該去追求更寬廣的世界對你的評價。

延伸閱讀

2016 年度回顧:27篇學習筆記,12萬瀏覽達成

2015 年度回顧:唯有不藏私,才會看見無私的世界

上篇:關於辭職、轉行、思考

下篇:離職進修的黑暗期

吳 致賢

吳 致賢

擁有 App/Web 開發經驗的軟體 PM,從 0 到 1 執行過 20 個以上全客製專案,包含悠遊付、friDay 影音等。關於我的簡歷點此

Recent Posts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在 YouTube 與 bilibili 看了超過一百部關於時尚、穿搭、服飾主題的影片,整理出幾個精選,希望讓讀者們從比較有趣的角度瞭解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