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陣子沒有翻到特別有共鳴的書了。
這本很好讀,作者篩選出二十五個技巧,個別聊聊他的想法與建議的練習。
對我來說,方法倒是其次,畢竟網路時代少有新鮮事,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看過各種分享;喜歡的是在看的過程中會想要跟著嘗試,透過作者的鼓勵有被燃起改變的動機。
我一年大約會花三萬元買書,這本會在我 2019 年前十名。
以下摘要。
1.
現在生產力不再是依據我們「做了多少」,像是工廠時代單調重複的勞動;而是「成就了多少」。
2.
想提高生產力背後的原因,如果每天多出兩小時,我們會如何利用這些時間? 有動力才能維持長久改變。
3.
生產力不是指做更多事情,而是指做正確的事情;我們對公司80%的貢獻來自於20%重點任務。
如果一整天只能挑一樣任務做,哪個價值最大呢?
4.
三的重點法則,與其列出一長串卻做不完,不如每天聚焦在三件工作,認清本日焦點。
5.
拖延是人的天性,越不喜歡、越可能拖延。
開個頭就對了,會發現沒有原先想像的討厭。害怕做某件事情所耗費的時間精力,往往比真正做事還多。
6.
想像未來的自己是更具生產力的版本,單就這點就能激勵我們做出符合人物設定的行為。
7.
脫離網路是提高生產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。
因為源源不絕的刺激會無意識浪費掉許多時間和專注力,不間斷的刺激讓人很難專注在大量專注力的任務。情況允許時,將手機轉成飛航模式。
8.
人類在地球生存二十萬年,有時鐘概念不過是最近一百七十五年的事情。
工廠時代,時間就是金錢,與產出關聯。
知識經濟下,生產力才是金錢。
9.
想提高生產力,管理精力、專注力才是重點,時間管理相對其次。
因為每天會變的是前兩項,時間以不變的速度流逝。
只有在清楚自己的精力、專注力與想完成的任務後,時間管理才顯得重要,安排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情。
10.
長時間的工作會讓邊際生產力下降,過了某個時間點後,我們就會開始做更多白工,而非完成有意義的工作。
限制自己只能花一定時間在某個任務,會改善拖延,更有效率的完成任務。
11.
委派任務、外包工作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,但其實比想像中容易。
買回時間不代表少做,而是做更多我們覺得有意義的事情。
我願意支付多少錢買回自己一小時的人生?
別怕多付點錢給更有能力的人;好助理、實習生、不熟悉領域的專業協助,很可能是我們做過最有生產力的一個交換。
後記
說到最後一點的委派任務,覺得公司實習生在部分項目可能做得比我還優秀,感覺有點複雜 Σ(`L_` )
前幾天去聽演講,聽到當主管的講者提到底下實習生比他還會用Excel樞紐分析跟公式,收作業的時候心裡暗自震驚。 當下就在心裡猛點頭,我懂、我懂你的感受~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