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edium 寫作一個月心得

by | 6 月 16, 2017

一直很建議大家可以多分享自己的觀點,除了臉書外、Medium 也是很好的平台。

5月開始用 Medium 也算是種測試,再體驗一次從零起步的軌跡。目前差不多 1 個月,總瀏覽量 1,500。

圖表三階段

初期,嘗試把臉書閱讀心得分享過去,動態不提;光靠自然流量幾乎沒有任何觸及,瀏覽都在 10 以下、現在仍不少掛蛋。

接著嘗試在自己臉書發文時同步轉貼 Medium 連結,曝光依照題目而定,平均一篇瀏覽大約 30。

圖表右邊瀏覽量突然升高,是因為我在研究區塊鏈,同時整理自己筆記分享;因緣際會被相關社群收錄成專欄、文章大量觸及有興趣的朋友們。單 2 篇瀏覽量就接近 1,000。

不可控才是常態

跟寫臉書貼文、部落格經驗一樣,只能每篇都認真寫,但完全不知道哪篇會吸引到讀者的興趣。

有些覺得發出去會得到比較多討論,結果一片死寂;有些只是吃飯隨手寫卻意外的引起共鳴,外部因素完全不可控啊。

像這篇就不知為何有超過 600 次分享,還被電子媒體記者接洽轉載。

不要太在意瀏覽數,大多時候跟文章好不好不見得有直接關聯,而是有多少人需要這類資訊、以及是否可以觸及到正確的讀者。

放下瀏覽數執著

這樣的心態會比較好:當有人需要這類資訊,文章能否幫助到他,並感生一定的信賴感,讓他想看作者的其他分享。

嗯,如果用比較具體的形象,大概就是先拼命往自己身上貼標籤,後續尋找資訊的讀者會有一部份透過標籤注意到你的臉,接著看能不能引起他的興趣讓他注意到身上的其他標籤這樣。

也類似店舖的帶路貨,透過某件產品先吸引客人上門,客人會同時逛逛店裡其他的區域。

所以文章永遠不會白寫,不要因為瀏覽數低覺得沮喪,那些過往存在過的歷史足跡每步都有意義的。

像我認識新的作者,如果有興趣的話都會翻他之前寫過的文章。因為如果能寫出一篇引人注意的好文章,其他基本上質量也都很不錯、畢竟都是長時間累積下來的。

先從接觸的文章,再到過去的文章,接著就以期待的心情持續關注他未來的文章,很多時候追蹤前我是這樣思考的。

當然還有些看照片就追蹤下去的,生活不必那麼嚴肅嘛~

塗鴉牆也是要有看了心情很好的動態貼文 😂

從 Medium 起步

Medium有標籤、和社群收錄文章的曝光優勢,還有關注作者功能,對剛起步的新手比較友善。

部落格幾乎要單獨靠搜尋引擎的導流,比較困難。

更新:事隔一個月

可以看到因為區塊鏈文章的關係,瀏覽數就被帶起來了。有點像是按摩,每個點都按按總會發現痛點的(?),只能靠多寫來嘗試了。

延伸閱讀

我開始寫Medium三個月發現的事(與>1K follower策略分析)-Evonne Tsai

吳 致賢

吳 致賢

擁有 App/Web 開發經驗的軟體 PM,從 0 到 1 執行過 20 個以上全客製專案,包含悠遊付、friDay 影音等。關於我的簡歷點此

Recent Posts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時尚與穿搭,啟蒙我審美的影片

在 YouTube 與 bilibili 看了超過一百部關於時尚、穿搭、服飾主題的影片,整理出幾個精選,希望讓讀者們從比較有趣的角度瞭解:)